宽了他罗裙带,淡了他桃杏腮。全诗是什么?

生辉118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一曲【耍孩儿】,具体为《崔莺莺夜听琴》一折中的唱词,以下是按照您的要求,从作者及朝代、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六个方面进行的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实甫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的作品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主,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富有诗意,最著名的作品是《西厢记》,被誉为中国古典戏剧的杰作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放宽了她罗裙的束带,淡去了她桃杏般的红腮。

释义

这句唱词描绘了崔莺莺在听到张生的琴声后,内心激动,以至于不自觉地放松了身上的束缚(罗裙带),同时因为情感的波动,脸颊上的红晕也似乎变得不那么鲜艳了(桃杏腮),这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崔莺莺对张生情感的微妙变化。

赏析

这句唱词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崔莺莺内心的情感波动,通过“宽了他罗裙带,淡了他桃杏腮”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崔莺莺外在形象的微妙变化,更深刻地揭示了她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这种以物传情、以景写心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这句唱词也体现了王实甫高超的语言艺术,用词精炼,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西厢记》的故事原型源自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但王实甫在创作时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和创新,使得故事更加完整、情节更加曲折动人,在《崔莺莺夜听琴》一折中,张生通过琴声向崔莺莺表达爱意,崔莺莺则在听到琴声后内心激荡,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句唱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生动地展现了崔莺莺在听到琴声后的心理变化,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这句唱词不仅展现了王实甫高超的语言艺术,更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内心的情感波动,为《西厢记》这部古典戏剧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