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燕
朝代:宋
作者:葛天民
体态轻盈那闲雅,精神羞落树头花。
穿帘度柳飞如箭,拂面沾衣润似霞。
几点归巢红蓼岸,一双啼歇碧芦沙。
梁间新语如相问,为报新愁正到家。
作者简介
葛天民,南宋诗人,字无怀,号补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为僧,名行脚僧,后还俗,曾入贾似道幕,为门客,有《无怀小稿》、《归来集》等传世,葛天民一生未得显达,但其诗才横溢,尤善咏物,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燕子体态轻盈而闲雅,它的精神气质连树上的花朵都自愧不如,它们穿帘度柳,飞行如箭般迅速,拂面沾衣,带来的湿润如同霞光般温柔,几点燕子归巢于红蓼岸边,一双燕子在碧绿的芦沙上啼叫歇息,如果梁间的燕子有新语相问,就请告诉它们,我正带着新愁回到家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燕子的体态、飞行姿态以及生活场景,展现了燕子的轻盈闲雅与生机活力,诗人也借燕子之口,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绪与感慨。
赏析
首句“体态轻盈那闲雅”直接点出燕子的体态特征,用“那闲雅”三字,将燕子的气质描绘得淋漓尽致,次句“精神羞落树头花”则进一步升华,将燕子的精神气质与树上的花朵相比较,突出了燕子的超凡脱俗。
三、四两句“穿帘度柳飞如箭,拂面沾衣润似霞”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燕子飞行的迅速与温柔,穿帘度柳,如箭般迅速;拂面沾衣,如霞般温柔,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燕子的飞行姿态,也传达了诗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五、六两句“几点归巢红蓼岸,一双啼歇碧芦沙”则通过描绘燕子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它们的归巢与歇息,红蓼岸、碧芦沙,这些色彩鲜明的景物,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末两句“梁间新语如相问,为报新愁正到家”则借燕子之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感慨,诗人将自己比作归巢的燕子,将内心的愁绪比作新愁,通过燕子的口吻,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葛天民晚年归隐之后,葛天民一生未得显达,晚年归隐山林,过着平淡而宁静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燕子的体态、飞行姿态以及生活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他也借燕子之口,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绪与感慨,反映了他在归隐生活中的心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