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鹧鸪天
宋·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芬。
绮窗香绕乱花深,谁为侬洗尽红裙?
准备新愁调玉轸,安排肠断待黄昏。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秦观少有才名,早年便研习经史,撰写诗文,熙宁十年(1077年),进士及第,任定海主簿等职,元丰八年(1085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苏轼为之作序,由此名声渐显,因秦观善为诗文,苏轼称他“有屈宋之才”,绍圣元年(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绍圣三年(1096年),贬为监处州酒税,元符元年(1098年),再贬为监雷州盐税,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放还横州,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秦观词名最著,作品情感细腻,音律谐婉,语言雅洁,婉约词派代表作家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译文
黄莺在树枝间啼叫,我流着泪听闻;新的啼痕盖住了旧的啼痕,整整一个春天,都没有收到远方亲人的书信,只能看见成对的燕子双双飞舞。
雕花的窗子外,芳香缭绕,乱花丛中,我思念的人儿啊,你为谁洗去了红裙上的污渍?我准备好新愁,调试琴弦,等待着黄昏的到来,让自己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之中。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流莺啼叫、鱼雁无信、双燕衔泥等景象,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思念和愁绪,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愁绪和思念,上片通过流莺啼叫、新旧啼痕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下片则通过雕窗香绕、乱花深等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词人的孤独和寂寞,最后两句“准备新愁调玉轸,安排肠断待黄昏”更是将词人的愁绪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词人深深的悲伤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秦观在贬谪期间所作,当时,秦观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偏远之地,远离了亲人和朋友,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愈发强烈,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词中的流莺啼叫、鱼雁无信等意象,都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写照,反映了词人在贬谪期间的孤独和无奈,这首词也展现了秦观作为婉约派词人的独特风格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