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锦帐重重卷暮烟
宋·晏殊
锦帐重重卷暮烟,屏风曲曲斗婵娟。
一春常费买花钱,锦营中惯曾游遍。
暗将心事隔红帘,芳意未成愁意转。
作者及朝代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官至宰相,他自幼聪颖好学,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的词作婉约含蓄,情感细腻,多写闲情逸致,语言清丽,音韵和谐,被誉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等。
译文
重重锦帐卷起黄昏的烟雾,曲折的屏风后佳人争艳斗妍,整个春天常常花费在买花装饰上,在繁华似锦的游乐场所早已游遍,暗暗地将心事隔在红色帘幕之外,芳心未展却已转为愁绪万千。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贵族女子在深闺中的生活情景,她居住在装饰华丽的房间中,周围是重重叠叠的锦帐和屏风,生活奢华而单调,春天里,她花费大量钱财购买花卉来装饰,游遍了各种繁华的游乐场所,尽管物质上富足,她的内心却充满了无法言说的心事和愁绪,这些都被隔在了红帘之外,无人知晓。
赏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贵族女子的内心世界,上片描写了她奢华的生活环境,锦帐、屏风、买花等细节,展现了她的物质富足和生活的单调乏味,下片则通过“暗将心事隔红帘”一句,巧妙地揭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愁绪,与前文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
词中“一春常费买花钱,锦营中惯曾游遍”两句,既表现了女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又暗示了她内心的空虚和不满,这种矛盾心理在词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得整首词充满了韵味和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晏殊的早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官场,对贵族阶层的生活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验,通过这首词,他巧妙地反映了贵族女子在物质富足背后的精神空虚和内心矛盾,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首词也体现了晏殊作为婉约派词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即注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等方面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