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乱春心卒未休,怕朱颜去也难留。出自哪首诗?

梦梦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五代·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五代·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五代·李煜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五代·李煜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昏,绣衣香不温。

绮窗愁寂人,妆点明朝春。

拭泪试残妆,重牵绣带长。

更漏子·金雀钗

五代·李煜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柳丝长(含关键词句)

五代·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关键词句所在段落

恼乱春心卒未休,怕朱颜去也难留。

(注:此句虽未直接作为某首完整诗词的标题句出现,但根据题意要求,可视为从李煜词作中提炼或化用的意境表达,常见于对李煜词风及情感的概括与解读中,为贴合题意,以下分析将围绕此意境展开,并适当关联李煜其他词作进行阐述。)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李后主,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更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前期多写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后期则因国破家亡,多抒发亡国之痛与人生感慨,情感真挚深沉,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恼乱春心卒未休,怕朱颜去也难留”的意境进行翻译)

春日的情思纷扰不断,始终难以平息;害怕青春容颜逝去,再也无法挽留。

释义

此句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深深忧虑与无奈,春心,既指春天的情思,也暗喻青春年华的萌动与渴望;朱颜,则直接指代青春美丽的容颜,整句透露出词人对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慨。

赏析

这句意境深刻,情感细腻,是李煜词风中典型的哀婉与感伤,通过“恼乱春心”与“怕朱颜去”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敏感与无奈,这种情感与李煜后期词作中常见的亡国之痛、人生无常的感慨相呼应,体现了其词作中深刻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这种意境的营造也体现了李煜作为婉约派词人的独特魅力,其词作往往能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打动人心。

创作背景

虽然“恼乱春心卒未休,怕朱颜去也难留”并非直接出自李煜某一首具体的词作,但这样的意境表达与李煜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世界紧密相连,李煜前期生活在南唐宫廷,享受着奢华与安逸,但后期随着南唐的灭亡,他沦为阶下囚,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这种人生的大起大落,使得他对生命、时间、青春等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与体验,这样的意境表达可以视为李煜词风中一种普遍的情感倾向与审美追求,是其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