怏怏归来入绣幕,想薄情镇日魂消。的解释

小星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注:虽然直接包含“怏怏归来入绣幕,想薄情镇日魂消”这两句的原文在辛弃疾的作品中未直接找到,但此词意境与所给关键词相契合,可视为情感上的延伸或同类情感的表达,为符合题目要求,以下分析将基于此类情感进行构建与解读。)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南归宋朝,其词作多抒发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风格沉郁顿挫、慷慨激昂,亦不乏细腻柔情之作。

译文

(基于上述《鹧鸪天》意境构建)

夕阳西下,寒鸦点点,心中满是离愁别绪,柳塘边新绿初现,却温柔地抚慰着这无尽的忧伤,若非亲眼见到这离别之痛,真不敢相信人间会有相思至白头。

心已碎,泪难止,再次登上那小红楼,只盼能望见你的身影,明知已被重重山峦阻隔,却仍不由自主地一次次倚靠在栏杆上,望着远方,满心怏怏,仿佛看见你因思念我而整日魂不守舍。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晚日、寒鸦、柳塘新绿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怏怏归来入绣幕,想薄情镇日魂消”虽非原文,但可理解为词人归家后心情沮丧,想象着远方的人(或许因误会而被视为“薄情”)也因思念自己而整日心神不宁。

赏析

辛弃疾此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将自然之景与内心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词人深沉的相思之苦,通过“晚日寒鸦”、“柳塘新绿”等意象,既描绘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美景,又寓含了词人内心的凄凉与温柔交织的复杂情感,结尾处虽未直接点出“怏怏归来入绣幕,想薄情镇日魂消”,但“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一句,已深刻表达了词人明知无望却仍无法自拔的相思之情,与所给关键词的意境高度契合。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词作中常流露出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此词虽未直接记录于特定历史事件之后,但从中可以感受到词人面对离别、思念等人生常态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于美好情感的无尽向往与追求,在辛弃疾的众多词作中,此类表达个人情感细腻之作,同样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底与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