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不待和愁强饮,却原来愁越难禁。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08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怕不待和愁强饮,却原来愁越难禁”的诗句出自元代诗人王实甫的杂剧作品《西厢记》中的一曲【耍孩儿】,不过,由于《西厢记》是戏剧作品,其形式与传统诗词有所不同,但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以类似诗词分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并尽量保持其原有的戏剧性和情境感。

诗词原文

曲名:耍孩儿

作者:王实甫

朝代:元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你娘催逼紧拘钳,怕我题桥誓不坚。

惊觉人来梦魂倩,倩人传语问平安。

怕不待和愁强饮,却原来愁越难禁。

(注:此段为节选,整出戏中此曲前后还有其他内容,但此句为关键所在。)

作者简介

王实甫,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大致活动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他的作品以《西厢记》最为著名,该剧在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优美,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情节设计巧妙,对后世戏曲创作影响深远。

译文

自古以来好事总是来得不易,就像瓜儿总是先苦后甜,你母亲催促逼迫得紧,生怕我因困难而放弃誓言,梦中惊醒,魂飞魄散,只能托人带去平安的问候,本想借酒消愁,勉强饮下,却发现愁绪反而更加难以承受。

释义

此曲表达了张生面对崔母阻挠、爱情受阻时的无奈与愁苦,通过对比“好事天生俭”与“瓜儿苦后甜”,暗示了美好事物往往需经历艰难困苦方能获得,而“怕不待和愁强饮,却原来愁越难禁”则直接点出了张生试图以酒解愁,却反而愁上加愁的复杂心境。

赏析

此曲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张生面对爱情困境时的挣扎与痛苦。“怕不待和愁强饮”一句,既表现了张生试图以酒逃避现实的无奈,又暗示了愁绪的深重与难以排解,整曲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体现了王实甫高超的戏剧创作技巧。

创作背景

《西厢记》的故事原型源自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但王实甫在创作中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元代的社会背景和审美需求,此曲作为《西厢记》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青年男女爱情的看法与态度,以及面对封建礼教束缚时人们的挣扎与反抗,王实甫通过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虽然《西厢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作品,但其中的曲词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赏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