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剑箫吟
唐·吕岩(吕洞宾)
灯前抚剑听鸡声,
月下吹箫引凤鸣。
一旦功成名遂了,
他时归去碧山青。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唐代道教仙人,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中人(今山西芮城),传说他六十四岁才遇到郑火龙真人传剑术,后来游历江淮,治病救人,是一个广为人知的道教仙人形象,吕洞宾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被尊为“八仙”之一,其形象经常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
译文
在灯火阑珊处,我抚摸着宝剑,倾听着远处传来的鸡鸣;
在月光皎洁下,我吹奏着箫管,引来凤凰的悠扬鸣声。
一旦我功成名就,心愿达成,
到那时,我将归隐山林,享受那碧绿青山的宁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洞宾在修炼与追求功名之间的心境变化,前半部分“灯前抚剑听鸡声,月下吹箫引凤鸣”展现了他在修炼过程中的坚韧与高雅,既有武艺的修炼,又有音乐的陶冶,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他对功成名就后的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道教中“功成身退”的思想。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武侠的豪情,又有道教的超脱,前半部分通过“灯前抚剑”和“月下吹箫”两个场景,生动地刻画了吕洞宾修炼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坚韧与追求,后半部分则通过“一旦功成名遂了,他时归去碧山青”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脱,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功成身退”的哲学思想。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仙人形象,其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首诗可能是吕洞宾在修炼过程中,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和感悟,在唐代,道教文化盛行,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创作也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修炼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他对功成名就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