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诗人有意题难足,胜境无穷咏未详”,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散作满河星,(另有一版本为:诗人有意题难足,胜境无穷咏未详。)但此句并非原诗标准版本中的一句,可能是后人添加或误传,为保持原诗完整性,以下分析基于标准版本。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查田,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家居十余年,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族人牵连,戍边新疆,次年卒于戍所,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诗坛长者,与海内名宿交游颇广,一时后进皆尊之,著有《敬业堂诗文集》等。
译文
漆黑的夜晚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撤落无数的星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乘船时所见到的景象,前两句写黑夜中的渔灯,后两句写渔灯倒影在水中的景象,全诗纯用白描,以大景衬小景,以暗景衬亮景,刻画细腻,形象逼真。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描绘了夜晚的黑暗和渔灯的微光,形成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后两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则通过微风的吹拂和浪花的翻滚,将渔灯的倒影散落成满河的星星,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夜晚乘船时所见景象的即兴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夜晚的渔灯和倒影刻画得栩栩如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修养。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人有意题难足,胜境无穷咏未详”这两句诗并非原诗中的句子,但它们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