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仪凤楼月夜
唐·王昌龄
仪凤楼满窗江月,建龙关四壁山光。
夜色清幽人独立,心怀壮志意飞扬。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译文
仪凤楼中,满窗映照着江上的明月;建龙关上,四壁环绕着山间的光芒,在这清幽的夜色中,我独自站立,心中怀着壮志,意气风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仪凤楼和建龙关两处所见的壮丽夜景,通过满窗的江月和四壁的山光,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独自站立,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壮志和飞扬的意气。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描绘仪凤楼和建龙关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壮美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满窗江月”和“四壁山光”两个意象,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深度,诗人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壮志和意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昌龄早年游历或任职边疆时期,作为一位边塞诗人,王昌龄对边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见解,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仪凤楼和建龙关的夜景,表达了自己对边疆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的壮志和意气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和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理想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