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帘幕闲清昼,金篆小烟缕初长。的解释

生辉13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昼

宋·寇准

重重帘幕闲清昼,金篆小烟缕初长。

柳外莺声碎玉簧,花间蝶影舞霓裳。

幽情无限凭谁诉,闲倚阑干尽日忘。

作者及朝代

作者: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后累迁至殿中丞、尚书祠部郎中、知制诰,再迁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后因澶州之战有功加官进爵,但不久因王钦若等人排挤,罢相,天禧三年(1019年)复相,封莱国公,又因其刚直,被丁谓等人排挤,贬至雷州司户参军,死于贬所,追赠中书令、忠愍公,谥号“忠愍”,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莱公集》传世。

译文

层层叠叠的帘幕遮挡了清闲的白天,金色的篆香烟雾缭绕,刚刚变长,窗外柳树上黄莺的啼叫声清脆悦耳,如同碎玉敲击玉簧;花间蝴蝶翩翩起舞,犹如穿着霓裳羽衣的仙子,我心中那无尽的幽情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悠闲地倚靠在栏杆上,忘却时间,度过这漫长的一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寇准在春日里闲居的情景,首句“重重帘幕闲清昼”点明了环境,重重帘幕遮挡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一个宁静的室内空间,次句“金篆小烟缕初长”通过描写篆香烟雾的缭绕,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的静谧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描写窗外的莺声蝶影,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室内的静谧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幽情与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场景,通过室内外景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重重帘幕闲清昼”以“重重帘幕”营造出一种封闭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聊,次句“金篆小烟缕初长”则以篆香的烟雾缭绕,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后两句“柳外莺声碎玉簧,花间蝶影舞霓裳”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前面的静谧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幽情与孤寂,最后一句“幽情无限凭谁诉,闲倚阑干尽日忘”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无人倾诉的幽情的无奈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寇准被贬谪期间,寇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闲居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他也通过描写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重重帘幕的遮挡下,他感受到了内心的孤寂与无聊;而在窗外的莺声蝶影中,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与美好,这种矛盾与冲突,正是寇准在贬谪期间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