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藏书楼
唐·杜牧
满箱拍塞数千卷,文锦编挑满四围。
夜雨灯前情未尽,晓窗风外思如飞。
楼头日暮斜阳尽,海角天涯倦鸟归。
万卷藏书宜子弟,百年乔木长芳菲。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牧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也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更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寄托。
译文
藏书楼内书籍堆满箱子,密密麻麻数千卷,精美的文锦编织成的书签挑满了四周,夜晚在灯光下阅读,情感未尽;清晨窗前风起,思绪如飞,楼头日暮,斜阳西下,海角天涯的倦鸟也归巢了,万卷藏书足以滋养子孙后代,百年的乔木也将永远芬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藏书楼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崇,首联“满箱拍塞数千卷,文锦编挑满四围”直接描绘了藏书楼内书籍的丰富和精美;颔联“夜雨灯前情未尽,晓窗风外思如飞”则通过夜晚读书和清晨思考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颈联“楼头日暮斜阳尽,海角天涯倦鸟归”以自然景象暗喻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归宿;尾联“万卷藏书宜子弟,百年乔木长芳菲”则强调了藏书对子孙后代的积极影响和文化的传承。
赏析
这首诗以藏书楼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书籍和知识的深厚情感,诗中既有对藏书楼内书籍丰富和精美的直接描绘,也有对诗人个人情感和思绪的抒发,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暗喻人生的哲理和文化的传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又充满了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杜牧在游历某地时,偶然发现了一座藏书丰富的楼阁,被其壮观景象所震撼,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化事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杜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书籍和知识的热爱与尊崇,同时也寄托了对文化传承和子孙后代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