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清恰似蚕食叶,气勇浑同猊抉石。全诗是什么?

春秋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壮士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声清恰似蚕食叶,气勇浑同猊抉石。

剑舞春风临水边,豪情直上凌霄极。

身如松柏立山崖,志在青云不可遮。

百战沙场心未老,一腔热血洒天涯。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自幼聪颖,七岁能诗,才华横溢,却因父名晋肃(“晋”与“进”谐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一生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瑰丽,常描写神仙鬼怪、哀怨情思等题材,被誉为“诗鬼”。

译文

声音清脆如同蚕儿吃桑叶,气势勇猛好比雄狮搬动巨石。

在水边舞动长剑,春风拂面,豪情壮志直冲云霄。

身体挺拔如松柏,屹立在山崖之上,志向高远,青云也无法遮挡。

历经百战,沙场之上心志未老,满腔热血洒向天涯。

释义

首联“声清恰似蚕食叶,气勇浑同猊抉石”描绘了壮士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蚕儿吃桑叶般轻柔而有节奏,同时他的气势勇猛无比,就像雄狮搬动巨石一样力量惊人,颔联“剑舞春风临水边,豪情直上凌霄极”则通过剑舞和春风的意象,展现了壮士的英姿飒爽和豪情壮志,颈联“身如松柏立山崖,志在青云不可遮”进一步强调了壮士的坚韧不拔和高远志向,尾联“百战沙场心未老,一腔热血洒天涯”则是对壮士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刻画了一位英勇无畏、豪情壮志的壮士形象,首联和颔联以声音和气势入手,突出了壮士的英勇和豪迈;颈联和尾联则通过身姿和志向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壮士的坚韧和高远,整首诗语言瑰丽,想象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他通过描绘一位英勇无畏的壮士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理想、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抗争,这首诗也反映了李贺对英雄主义的崇尚和赞美,以及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