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暮
宋·秦观
帘幕轻寒雨乍歇,东风落花迷粉蝶。
秋千未拆水平堤,孤村芳草远连天。
作者及朝代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作者简介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但屡试不第,后得苏轼引荐,方得中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在藤州去世,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才能,尤以婉约之词著称于世,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劝善录》《逆旅集》等。
译文
帘幕间透进轻微的寒意,刚刚停歇的细雨增添了几分朦胧,东风吹拂,落花缤纷,迷住了翩翩起舞的粉蝶,秋千尚未拆除,水已涨满河堤,芳草萋萋,连绵至远方孤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初晴的景象,通过帘幕、轻寒、雨歇、东风、落花、粉蝶、秋千、水堤、孤村和芳草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致,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首句“帘幕轻寒雨乍歇”点明了时间和天气,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次句“东风落花迷粉蝶”则通过落花和粉蝶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后两句“秋千未拆水平堤,孤村芳草远连天”则通过秋千、水堤、孤村和芳草的描绘,将画面推向了更远的空间,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孤独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秦观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背景下,秦观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首诗中的“孤村芳草远连天”等句,可能正是他内心孤独和迷茫的写照,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