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
唐·白居易
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日暮倚栏处,唯有西山数点青。
回廊转阁几通曲,极目爽心朝复暮。
惆怅无人会登临,此时相望意悠哉。
同登栖灵塔最高,半日语笑相与欢。
朅来湖外见修竹,忽忆城中访旧游。
问太平风景如何,叹贞元朝士无多。
昔人何处今何在,唯有南云望北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译文
与友人一同登上栖灵塔的最高处,我们谈笑风生,享受着半日的欢乐时光,从塔上望去,湖外的修竹郁郁葱葱,不禁让我想起了在城中与旧友相聚的日子,我问起如今的太平风景如何,却感叹贞元年间(唐德宗年号,8世纪末期)的朝士已经所剩无几,那些昔日的朋友如今身在何方?只剩下我独自望着南方的云彩,心中充满了对北方的愁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与友人同登栖灵塔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离散的感慨。“问太平风景如何,叹贞元朝士无多”两句,既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也是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太平风景虽好,但贞元年间的朝士已经寥寥无几,暗示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
赏析
这首诗以登塔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欢乐时光,以及随后对过去岁月的深深怀念,诗人通过“问太平风景如何”这一问句,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现状的关切,而“叹贞元朝士无多”则直接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过去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已与友人刘禹锡(字梦得)一同登上栖灵塔,在登塔的过程中,诗人回想起了与旧友在城中的相聚时光,以及贞元年间那些曾经共同奋斗过的朝士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故人已经离世或离散,这让诗人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惆怅,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离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