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景
唐·李郢
群鸦噪晚千万点,寒雁书空三四行。
秋草黄枯萦病骨,霜风白尽逼孤窗。
生涯飘忽似云流,寒气萧疏满敝裘。
归梦不知何处是,空余泪滴枕边秋。
作者简介
李郢,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虽然他的名声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响亮,但在唐代诗坛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译文
傍晚时分,成群的乌鸦喧闹不已,仿佛天空中布满了千万个噪点;寒冷的雁阵在空中排成三四行,如同在空中书写着秋天的诗篇,秋草枯黄,缠绕着病弱的身躯;霜风凛冽,吹白了头发,逼近了孤寂的窗棂,我的生涯如同流云般飘忽不定,寒气萧萧,穿透了破旧的衣裳,归乡之梦不知何处寻觅,只留下秋夜里的泪水,滴落在枕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的萧瑟景象,通过群鸦的喧闹、寒雁的南飞、秋草的枯黄、霜风的凛冽等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诗人也通过“生涯飘忽似云流”等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漂泊无定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首联“群鸦噪晚千万点,寒雁书空三四行”以群鸦的喧闹和寒雁的南飞为开篇,营造出一种秋日的喧嚣与孤寂交织的氛围,颔联“秋草黄枯萦病骨,霜风白尽逼孤窗”则进一步通过秋草的枯黄和霜风的凛冽,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颈联和尾联则通过“生涯飘忽似云流”和“归梦不知何处是”等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归乡无期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郢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可能因仕途不顺、生活困顿而心生感慨,于是借秋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在秋日的萧瑟景象中,诗人找到了与自己内心情感相契合的意象和氛围,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