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角疏钟淮南夜,撼西风唤起离别。出自哪首诗?

小编1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断角疏钟淮南夜

唐·杜牧

断角疏钟淮南夜,撼西风唤起离别。

孤灯寂寂照寒壁,冷月娟娟映霜叶。

远路迢迢情未已,离愁缕缕思难绝。

梦回故里人如故,泪湿青衫空悲切。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清丽,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译文

在淮南的夜晚,稀疏的钟声伴随着断断续续的号角声响起,西风吹动,唤起了心中的离别之情,孤独的灯光静静地照在寒冷的墙壁上,清冷的月光皎洁地映照着霜打的树叶,远方的路途如此漫长,情感却未曾断绝,离别的愁绪如丝如缕,难以割舍,梦中回到故乡,一切仿佛如初,但醒来后,泪水打湿了衣裳,只剩下无尽的悲伤。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淮南夜晚的凄清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断角疏钟、西风、孤灯、冷月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映衬出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远路的漫长与情感的未断,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离别的痛苦,而梦回故里与现实的对比,则更加凸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富有感染力,断角疏钟、西风等自然元素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凄清,也象征着离别的凄凉与无奈,孤灯、冷月等意象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与凄凉的感觉,诗人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的差异,更加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离开淮南或即将离开淮南之际,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其中,难免感受到离别的痛苦与无奈,在离开淮南这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时,诗人内心的情感被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对人们情感生活的影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