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寒犬吠柴荆,梅岭冻猿啼树杪。的释义

小星88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刘克庄的《十月二十二日夜同方寺丞宿瀑上》,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十月二十二日夜同方寺丞宿瀑上

宋 刘克庄

水村寒犬吠柴荆,梅岭冻猿啼树杪。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从二老无拘束,行到溪山得自由。

幸有故人供禄米,不然饥冻似袁安。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诗论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致力于诗文创作,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广泛,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和愤世嫉俗之意,词风慷慨激昂,有辛弃疾之风,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等。

译文

寒冷的水村中,柴门旁有犬吠声传来;梅岭之上,冻僵的猿猴在树梢上啼叫,半夜时分,我们为了寻找幽静之地,登上了四明山,手攀着松树和桂树,穿行在云雾之中,我们两位老人相互陪伴,没有拘束,走到溪山之间,得到了自由,幸好有老朋友提供禄米,不然我们就像袁安那样忍受饥寒交迫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方寺丞在十月二十二日夜宿于瀑上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寒犬吠柴荆”和“冻猿啼树杪”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寒冷的氛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半夜寻幽、手攀松桂、行到溪山的自由与惬意,以及有幸得到友人资助的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而后两句则通过“寻幽”、“攀松桂”、“得自由”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诗人还通过“幸有故人供禄米”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透露出自己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克庄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自然、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在一次与友人方寺丞的夜宿瀑上时,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与深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