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点苍苔绣不匀,莺唤垂杨语未真。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杂兴

宋·陈与义

花点苍苔绣不匀,莺唤垂杨语未真。

日长人静帘垂地,风暖花香春日深。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散文家,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与吕本中、胡仔、汪藻、韩驹、徐俯、谢逸等人并称“江西诗派”。

作者简介

陈与义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能诗文,工书画,早年曾游历四方,饱览各地风光名胜,这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既有江西诗派的严谨,又不失自然流畅,尤其在战乱时期,他的诗作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被誉为“诗中之杰”。

译文

花朵点缀在青苔上,如同绣品般但不均匀,黄莺在垂柳间啼叫,声音似乎还未完全清晰,日头渐长,四周一片寂静,窗帘低垂至地面,春风和煦,花香四溢,春意愈发深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首句“花点苍苔绣不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朵与青苔交织的景象,暗示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野趣;次句“莺唤垂杨语未真”则通过黄莺的啼叫,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语未真”也暗示了春天的初来乍到,万物尚未完全苏醒,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日长人静、风暖花香,构成了一幅和谐而深邃的春日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里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景象,诗人通过“花点苍苔”、“莺唤垂杨”等细节描写,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还传达了春天初来乍到时的那份清新与生机,诗人也通过“日长人静帘垂地”、“风暖花香春日深”等句,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陈与义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战乱之中,但心中仍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春日里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向往,诗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体现了其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