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问吴宫暗绿苔,越国在残阳翠霭。全诗是什么?

梦梦1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姑苏台

唐·许浑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休问吴宫暗绿苔,越国在残阳翠霭。

作者及朝代

作者:许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许浑,字用晦,唐代著名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登临、怀古、寄情、咏物为主,格律精严,词密意远,尤善运用水、月等自然意象,将情思融入景中,给人以清丽之感,著有《丁卯集》。

译文

在姑苏台上乌鸦栖息之时,吴王宫里西施正醉人眼,吴歌楚舞还未停歇,西边的青山已悄悄衔住了半轮落日,银箭金壶中的漏水越来越多,起身看秋月已落入江波,东方渐渐发白,可吴王还在享乐,哪里顾得上那吴宫里长满暗绿苔藓的荒凉景象,越国军队已在残阳映照下的青翠雾气中逼近。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姑苏台(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之宫殿)的黄昏景象,反映了吴王夫差沉迷酒色、不顾国事的昏庸,以及越国趁机崛起的史实,暗含了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深刻批判。

赏析

意境营造:诗人以“乌栖时”、“醉西施”开篇,迅速勾勒出吴王沉迷美色的场景,随后通过“吴歌楚舞”、“青山欲衔半边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而君王不觉的悲凉氛围。

对比手法:诗中“银箭金壶漏水多”与“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也暗示了吴王享乐的无度与国家的危亡。

寓意深远:最后一句“休问吴宫暗绿苔,越国在残阳翠霭”以景结情,既是对吴王命运的总结,也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寓意着荒淫误国、骄奢必败的道理。

创作背景

许浑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国力衰退、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姑苏台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不仅是对吴王夫差个人命运的悲叹,更是对整个唐朝末年社会风气败坏、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深刻批判,通过历史典故的借用,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