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东里来,西邻醉,听渔樵讲些兴废”,这些词句出自元代诗人张可久的《山坡羊·骊山怀古》,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可久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昔日奢华今何处?东里来,西邻醉,听渔樵讲些兴废。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48年),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
译文:
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项羽一把火烧毁,当时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到现在,遗恨迷漫着秦陵周围的松柏,列国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灰土;输了的,也变成了灰土,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过去的奢华宫殿现在在哪里?东边邻居来,西边邻居醉,一起听渔翁和樵夫讲讲过去的兴亡盛衰。
释义:
这首散曲通过描绘骊山和阿房宫的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东里来,西邻醉,听渔樵讲些兴废”一句,更是通过渔樵的对话,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生的短暂无常。
赏析:
这首散曲在写法上独具一格,把写景与咏史巧妙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先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这一问句开篇,点明主题,引发读者思考,接着通过描绘衰草萧疏、水波旋绕的荒凉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历史的沧桑巨变,最后以“东里来,西邻醉,听渔樵讲些兴废”一句作结,既点明了渔樵的身份和对话内容,又通过他们的对话,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使全曲在结构上更加紧凑,主题更加突出。
创作背景:
张可久生活在元朝时期,这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作者通过这首散曲,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兴亡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在元朝时期,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这首《山坡羊·骊山怀古》正是张可久这一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山坡羊·骊山怀古》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人生哲理的散曲作品,也是张可久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