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中秋夜不见月》,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中秋夜不见月
宋·朱淑真
云幕重重掩玉钩,
懒下瑶阶独自行。
怕羞见团团桂影,
只将心事付沙汀。
作者简介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词人,籍贯生平不详,相传为浙中海宁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嫁为市井民妻,抑郁不得志,故诗词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并称“二贞”,作品被后人汇编为《断肠集》。
译文
重重叠叠的云层遮住了月亮,
我懒得走下美玉砌成的台阶,独自徘徊。
害怕见到那圆满的桂树影子,
只把心中的事倾诉给沙滩上的水汀。
(注:原文中“懒下瑶阶独自行,怕羞见团团桂影”两句已直接体现在译文中,但为保持完整性,我加入了前后两句进行整体翻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云层遮月、诗人独自徘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郁和对圆满团圆的向往但又害怕面对的情感。“懒下瑶阶独自行”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怕羞见团团桂影”则暗示了诗人对圆满的渴望与恐惧交织的复杂心理。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云幕重重掩玉钩”以云遮月象征人生的不如意和内心的阴霾;次句“懒下瑶阶独自行”则通过诗人的行动表现出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第三句“怕羞见团团桂影”以桂影象征圆满和团圆,但诗人却害怕面对,这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内心渴望与恐惧交织的写照;末句“只将心事付沙汀”则将诗人的心事寄托于无人的沙汀,表现出其无处诉说的苦闷,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结合朱淑真的生平经历,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她婚姻不幸、内心孤独苦闷时所作,中秋之夜本是团圆之夜,但诗人却独自一人面对云层遮月的景象,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可想而知,诗人对圆满的渴望与恐惧交织的情感也反映了她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挣扎,这首诗可以说是朱淑真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