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全诗是什么?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思

唐·韦庄

春思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云雨黄昏后。

愁杀几多情,睡起梨花瘦。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曾任前蜀宰相,是花间派词人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情感细腻,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门外柳树旁,黄莺儿乱啼叫,清明时节后的细雨绵绵,这春天还能持续几日呢?相思之情又让我消瘦了许多,小窗前梨花盛开,我因病而饮酒,黄昏后云雨交加,这愁绪杀死了多少深情,醒来后只见梨花也更加显得憔悴瘦弱。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相思之苦,黄莺乱啼、门外柳绿、细雨绵绵,这些春日景象本应充满生机与欢乐,但在诗人心中却引发了无尽的相思与愁绪,诗人因病而饮酒,黄昏后的云雨更添愁绪,最终因相思而消瘦,连窗外的梨花也似乎因愁而瘦。

赏析

韦庄的这首《春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象与诗人内心的相思之情,诗中“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两句,既描绘了春日的生机盎然,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纷乱与不安,接下来的“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与对相思之苦的无奈,后两句“梨花小窗人病酒,云雨黄昏后,愁杀几多情,睡起梨花瘦”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绪,通过梨花与病酒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憔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命运多舛,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首《春思》很可能是在某个春日,诗人独自面对窗外的春景,心中涌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创作出的佳作,通过描绘春日景象与诗人内心的相思之苦,韦庄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