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王戎遗下牙筹
唐·韦庄
王戎遗下旧牙筹,夜连明计算无休。
若使当时逢圣主,何须拄杖去西游。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词风格清丽,情感真挚,多描写战乱流离和个人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韦庄还是五代时期前蜀的重要政治家,曾任前蜀宰相,对前蜀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译文
王戎遗留下来的旧牙筹(古代计算用具),在夜晚到天明不停地计算着,如果当时他能遇到圣明的君主,又何必拄着拐杖去西方游历呢?
释义
“王戎遗下旧牙筹”一句,引用了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善于算计的典故,牙筹是古代用来计算的工具。“夜连明计算无休”则进一步描绘了王戎对计算的痴迷,从夜晚到天明都不停歇,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王戎未能遇到圣明君主的遗憾,以及对其命运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王戎的牙筹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前两句通过描绘王戎对计算的痴迷,展现了其性格特点和历史形象,后两句则通过假设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王戎未能得到重用、实现抱负的遗憾和同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感慨,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自身的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可能深感自己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因此对历史人物如王戎的命运产生了共鸣和感慨,通过这首诗,韦庄既表达了对王戎的缅怀和同情,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