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闲愁闲闷几时休,怕黄昏帘幕低垂。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
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名香将尽,残烟依旧飘出醉人的芬芳,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燕还未飞回到旧巢,邻家儿女们已玩起了斗草游戏,江边的梅子已落,绵绵的柳絮随风飘荡,心中愁闷,闲愁闲闷几时才能休止?只害怕黄昏时分,窗帘垂落,更添无边愁绪。
释义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寒食时节深闺中的愁闷之情,上片写寒食节自然景物,并暗寓伤情;下片写少女感春伤怀的幽怨,抒发了一种悒悒的、淡淡的哀愁,全词情词并茂,意境高雅,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和独具的艺术风格。
赏析
此词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熏香袅袅,词人午睡醒来,头上花钿斜偏,下片则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斗草之戏又要开始,清明节已至,却无佳人为伴;江梅已落,柳絮又飘,春光虽好,却无佳人共赏,全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抒写了少女春日午后的小憩,以及起来后的慵倦和愁闷,词中描述闺中少女的生活情态,闲愁闲闷,含而不露,情韵悠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创作于李清照早年悠闲的时光,那时她生活优裕,却也会在这样的春日里,生出淡淡的愁绪来,这种愁绪,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许是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又或许只是少女情怀的一种自然流露,在那个黄昏,她看着低垂的帘幕,心中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闲愁闲闷,这种情感,被她巧妙地融入了这首词中,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