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相思
宋·李之仪
自从见了心牵挂,心儿里撇他不下。
朝朝暮暮思无尽,时时刻刻情难舍。
作者及朝代:
此诗作者为宋代词人李之仪(1038年-1117年),字端叔,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北宋词人,他生于北宋,主要活动在北宋中后期,与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有交往,是北宋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李之仪的词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善于表达内心的细腻情感。
作者简介:
李之仪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婉约细腻的一面,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就广受赞誉,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译文:
自从见到他之后,心中就充满了牵挂,心里总是放不下他,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思念之情都无穷无尽;每时每刻,情感都难以割舍。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自从见到那个人之后,诗人的心中就充满了对他的思念和牵挂,这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诗人,让他难以割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诗中通过“心牵挂”、“撇他不下”、“思无尽”、“情难舍”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挣扎,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首诗也体现了李之仪词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特点。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某人的思念和牵挂是真实而深刻的,这种情感可能源于诗人与某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者是对某个美好瞬间的怀念,无论何种原因,这首诗都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流畅的语言,成为了李之仪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赋予了多种解读和背景,但以上解析是基于诗词本身的内容和风格进行的合理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