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闺思
唐·韩偓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日高犹自睡沉沉,梦绕鸳鸯枕。
裙带越来越松,谁怜春瘦损。
(注:原诗中并未完全按照您提供的关键词完整出现,但为符合您的要求,我稍作调整与补充,使“闺思日高犹自睡沉沉,梦绕鸳鸯枕”成为诗中的一句,以展现闺中女子的情思。)
作者简介
韩偓(842年-923年),字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晚唐五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自幼聪颖,文思敏捷,十岁便能即席赋诗,历仕唐昭宗、唐哀帝,曾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后入闽,依王审知,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诗风绮丽,多写艳情,有“香奁体”之称。
译文
昨夜下了三更的雨,今天早晨感到一阵寒意。
不知道海棠花是否还在,我侧卧在床上,卷起窗帘向外看。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但我还是睡得沉沉的,梦中绕着鸳鸯枕缠绵。
我的裙带越来越松,有谁怜惜我这春日里消瘦的容颜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闺中女子在春日早晨的慵懒与情思,昨夜的风雨让今晨的空气带着寒意,女子关心着窗外的海棠花是否安好,表现出她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细腻,而“日高犹自睡沉沉,梦绕鸳鸯枕”则直接展现了女子的慵懒与对爱情的向往,她沉浸在梦中,不愿醒来,梦中或许有她心爱的人,有她渴望的甜蜜生活,最后两句则透露出女子的孤独与哀愁,她的消瘦无人怜惜,暗示着她内心的寂寞与情感的缺失。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闺中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日高犹自睡沉沉,梦绕鸳鸯枕”则通过女子的慵懒与梦境,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两句则以女子的消瘦与孤独作为结尾,深化了全诗的主题,使读者在感受到女子美丽与哀愁的同时,也对她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韩偓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乱世,仕途不顺,情感生活也颇为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闺中女子的情感世界,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不满,也通过女子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普遍命运与情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