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沧波浮天地,烂银盘寒褪云衣。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中秋月

宋·米芾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生。

万顷沧波浮天地,烂银盘寒褪云衣。

玉兔空携万古愁,影寒斜挂海门秋。

人间直有银河水,浪浸楼台月浸扉。

作者及朝代

作者: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米芾自幼爱好书画,天资高迈,为人不羁,好洁成癖,常穿唐服,蓄奇石,人称“米颠”,其书法初学唐人,后遍临魏晋名家,自成一家,尤擅行书,笔势奔放,变化多姿,有“刷字”之美誉,其画作亦自成风格,山水、人物、花卉皆有所长,尤善画枯木竹石。

译文

深蓝色的天空中,微云轻轻掠过,仿佛从金色的井栏边带来了傍晚的凉意,广阔的湖面如同万顷沧波,浮在天地间,而那轮明亮的月亮,如同烂银盘一般,在寒气中褪去了云层的遮掩,高悬夜空,玉兔(代指月亮)虽然带着万古的忧愁,却只能孤独地挂在海门(指海边)的秋空之中,人世间仿佛真的有银河之水,浪花浸湿了楼台,月光则渗透进了门窗。

释义

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壮丽景象,通过“万顷沧波浮天地”展现了月夜的广阔与深邃,“烂银盘寒褪云衣”则细腻地刻画了月亮的明亮与清冷,后两句则借月抒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宇宙永恒的感慨。

赏析

米芾此诗以中秋月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敬畏,首联“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生”以色彩与温度的变化,营造出中秋夜的宁静与清凉,颔联“万顷沧波浮天地,烂银盘寒褪云衣”则是全诗的高潮,以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月夜的壮丽与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与尾联则转而抒发诗人的个人情感,通过“玉兔空携万古愁”与“人间直有银河水”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米芾的中年时期,此时他已在书法与绘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因个性不羁而遭贬谪,中秋之夜,面对皎洁的月光,诗人心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中秋月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在仕途坎坷中寻求精神寄托与自我超越的心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