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身正值着春暮月,宴赏无明夜。的解释

生辉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洞庭

宋·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摇浅浪,白鸥数点过苍冥,少年身正值着春暮月,宴赏无明夜。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因上书为岳飞辩冤,为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反宋,遂被罢黜,秦桧死后,起复为秘书郎,迁著作郎,转集英殿修撰,历知平江府、静江府、潭州、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等职,乾道五年(1169年),因病逝世,年三十八岁,其词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阔大而情调哀伤,多抒发爱国思想,亦有吟咏自然景物之作,风格清新俊逸,词集有《于湖居士长短句》等。

译文

走遍了潇湘两岸,来到了洞庭湖畔,楚地天空辽阔无边,远处山峰青翠连绵,傍晚时分,船帆静止不动,湖面波平如镜。

一湾红蓼在浅浪中摇曳,几只白鸥掠过苍茫的天空,正值青春年少的时节,又逢春末月圆之夜,我们尽情宴饮,彻夜不眠。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游历潇湘至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上片写词人乘船行经潇湘至洞庭湖,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下片则通过红蓼、白鸥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少年身正值着春暮月,宴赏无明夜”的抒情,表达了词人对青春岁月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又不失细腻柔美,下片的抒情部分,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无限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少年身正值着春暮月,宴赏无明夜”一句,更是将词人的青春豪情和浪漫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张孝祥游历潇湘至洞庭湖期间,当时,词人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在游历过程中,词人被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所震撼,同时也感受到了青春岁月的短暂和珍贵,词人便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词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