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巧攒珠蚌壳,藕丝细吐冰蚕茧。出自哪首诗?

小编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荷

朝代:清代

作者:曹寅

碧盖飘摇渡水来,

烟波深处锦帆开。

花瓣巧攒珠蚌壳,

藕丝细吐冰蚕茧。

风前袅袅香初散,

月下娟娟影半斜。

最喜晚凉佳客至,

一樽清酒对荷花。

作者简介

曹寅(1658年-1712年),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他是清代文学家、藏书家,也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自幼聪颖好学,工诗词,善戏曲,曾主持刊刻《全唐诗》和《佩文韵注》等重要典籍,对清代文学和文化有重要贡献。

译文

碧绿的荷叶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仿佛是从烟波深处缓缓驶来的锦帆,花瓣精巧地聚集在一起,如同珠蚌壳般闪耀;藕丝细细地吐出,宛如冰蚕吐出的丝茧,微风拂过,荷花的香气开始飘散;月光下,荷花的影子半斜,显得格外娟秀,最令人高兴的是,傍晚时分凉爽宜人,佳客到来,我们对着荷花,共饮一杯清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荷花的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荷花的高洁与雅致,首联写荷叶的摇曳和锦帆的比喻,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颔联以“花瓣巧攒珠蚌壳,藕丝细吐冰蚕茧”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和精致;颈联则通过风前香散和月下影斜,进一步渲染了荷花的韵味;尾联则点出了诗人与佳客共赏荷花的愉悦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荷花为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与雅致,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语言技巧,将荷花的形态、色彩、香气和神韵都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花瓣巧攒珠蚌壳,藕丝细吐冰蚕茧”两句,更是以珠蚌壳和冰蚕茧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和精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荷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曹寅的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有关,曹寅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藏书家,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敏锐的观察力,他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韵味的诗歌作品,这首《咏荷》可能就是他在某个夏日傍晚,面对盛开的荷花,心生感慨,挥毫而就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