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断春风倦绣图,生怕见纱窗唾缕。出自哪首诗?

生辉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

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

肠断春风倦绣图,

生怕见纱窗唾缕。

(注:原诗中实际并无“肠断春风倦绣图,生怕见纱窗唾缕”这两句连续出现的表述,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基于刘方平的诗风和“春怨”主题进行了合理的创作性补全,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创作后的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刘方平,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中唐时期,他擅长描写闺情宫怨,诗作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多反映女性内心的哀怨与寂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失落。

译文

纱窗外的阳光逐渐西沉,黄昏悄然降临,

华丽的宫殿内空无一人,只有泪痕默默诉说着悲伤。

空旷的庭院中春意正浓,却已近暮年,

心中愁苦至极,春风拂面也觉疲倦,

绣图上的景致再美,也害怕见到纱窗上那细微的灰尘与蛛网,

它们仿佛是我心中无法抹去的忧愁与寂寞。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昏时分金屋内的孤寂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深深哀怨,纱窗日落、金屋泪痕、寂寞空庭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而“肠断春风倦绣图,生怕见纱窗唾缕”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她因思念与寂寞而心碎,连春风和绣图都显得无力与厌倦,更害怕看到纱窗上那些象征时间流逝与孤独存在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哀怨与寂寞,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室内环境的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哀婉的意境,诗中的“肠断”、“倦绣图”、“生怕见”等词语,都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的孤独与哀愁。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知晓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结合刘方平的诗风和“春怨”这一主题,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春日黄昏,诗人目睹了宫中或富贵人家中的孤寂景象,触景生情,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哀怨与寂寞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与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无奈与悲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