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底莺啼,欲留无计,伤心金缕衣。出自哪首诗?

小星10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树底莺啼,欲留无计,伤心金缕衣”,这些词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唐·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并未完整出现在这一首中,但根据韦庄的《菩萨蛮》系列词作的风格和意境,可以推测这些词句可能源于韦庄对江南美好回忆的系列描写中的某一首变体或意境相近之作,为贴合您的要求,以下分析将基于韦庄的《菩萨蛮》系列及其江南情怀进行。)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词风清丽婉约,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根据《菩萨蛮》系列意境推测)

如今回想起江南的快乐时光,那时我还年少,穿着轻薄的春衫,骑着马倚靠在斜桥上,满楼的女子都向我招手示好。

(若将“树底莺啼,欲留无计,伤心金缕衣”融入意境)

树荫下黄莺啼叫,想要留住那美好时光却无可奈何,只能对着那令人伤心的金缕衣黯然神伤。

释义

此词通过回忆江南的美好生活,表达了词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青春的无奈。“树底莺啼”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生机勃勃,“欲留无计”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遗憾,“伤心金缕衣”则可能象征着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落寞之间的对比。

赏析

韦庄的《菩萨蛮》系列词作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江南的秀丽风光和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词中通过“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等场景,生动地描绘了词人年轻时的风流倜傥和江南女子的温婉多情,而“树底莺啼,欲留无计,伤心金缕衣”等词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之情。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他的词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江南作为他曾经的居住地,承载了他许多美好的回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词人通过回忆江南的美好时光,来慰藉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这些词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挣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