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书欲寄凭黄犬,无奈关河路途远。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寄李之问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要求,可能作为诗人心境的延伸表达)

音书欲寄凭黄犬,无奈关河路途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晏几道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他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良好的文学素养,尤其擅长小令,词风婉约细腻,情感真挚深沉,多抒发人生离别相思之苦,被誉为“古之伤心人”,其作品在艺术上造诣颇深,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原诗部分)

彩衣舞女热情地捧着酒杯,当年我甘愿为她一醉方休,脸红如霞,我们在杨柳依依的楼阁中跳舞至月落,在桃花盛开的扇底吟唱至曲终。

自从离别后,我常常回忆起相逢的时刻,多少次在梦中与你重逢,今晚我特地点亮银灯照耀,还担心这次相逢只是在梦中。

(附加句)

想要寄送书信给你,只能寄托于忠诚的黄犬,但无奈的是,山河阻隔,路途太过遥远。

释义

原诗通过回忆往昔欢聚的美好时光,与当前孤独相思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情感的深深怀念和对重逢的渴望,附加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法传递思念、距离遥远的无奈情感。

赏析

晏几道的这首《鹧鸪天》以其深情细腻著称,通过“彩袖”、“玉钟”、“杨柳楼心月”、“桃花扇底风”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展现了词人与心爱之人欢聚时的温馨与浪漫,而下片则从别后的相思之苦入手,通过“几回魂梦与君同”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与渴望,最后以“犹恐相逢是梦中”的疑虑收尾,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附加句“音书欲寄凭黄犬,无奈关河路途远”则是对这种相思之苦的进一步升华,通过“黄犬”这一传统意象(古代有“黄耳传书”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想要传递书信却因距离遥远而不得的无奈与哀愁,增强了整首词的悲剧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词很可能是晏几道在离别某位心爱的女子后所作,具体对象虽难以考证,但词中流露出的深情与哀愁,反映了词人个人生活中的一段真实情感经历,宋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多有与歌妓交往的经历,晏几道也不例外,他的许多词作都反映了这种情感纠葛与人生感悟,而“音书欲寄凭黄犬,无奈关河路途远”这样的句子,或许正是他在某个孤独的夜晚,对远方爱人深深思念与无奈心情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