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忽惊风雨夜来时,零落了千红万紫”并未直接出现在上述任何一首诗中,但“昨夜雨疏风骤”与关键词意境相近,且为李清照所作,故在此列出以供参考,关键词可能出自对李清照或其他宋代词人作品的化用或误记。)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以《如梦令》为例)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骤,我虽然饮过酒,但一夜沉睡仍不能消尽残酒,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释义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出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是广为传诵。
赏析(以《如梦令》为例)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锄而去,领略那“绿肥红瘦”的妙景。“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风狂雨骤之貌,盖风雨不可混同也,这又是一层转折,意思更加曲折深婉,本来一夜风雨过后,绿叶更茂,花却凋零了,但作者却用了“绿肥红瘦”四字,一句极为清新精巧的语言,用它来形容风雨后的景色,可谓创新,因其炼字工,“绿肥红瘦”便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创作背景(以《如梦令》为例)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当时李清照正值青春年华,她热爱生活,喜欢赏花、饮酒、吟诗作对,这首词就是她当时这种生活的一个侧面写照,从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她那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首词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因为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就像这盛开的海棠花一样,经过一夜的风雨之后,就会凋零,这种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和无奈,也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