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宋
作者:苏泂
欲回信难寻纸,就旧简写新词。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春去人空老,秋来叶又飞。
谁怜憔悴意,独坐对寒晖。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约公元1170年前后在世,宋代诗人,与苏轼同为眉山人,但生卒年均不详,他大约生活在孝宗年间,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等也有交往,苏泂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有《泠然斋文集》传世,但部分作品已散佚。
译文
想要回信却难以找到纸张,于是就在旧信纸上写下新的词句,风前的灯火容易熄灭,河面上的月亮难以停留,春天过去人徒然老去,秋天到来树叶又纷纷飘落,有谁能够理解我这憔悴的心情,独自坐在这里面对着寒冷的月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写信寻纸、风灯易灭、川月难留、春去人老、秋来叶飞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赏析
首联“欲回信难寻纸,就旧简写新词”以日常琐事入题,既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又寓含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无奈,颔联“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颈联“春去人空老,秋来叶又飞”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与人生的衰老相联系,尾联“谁怜憔悴意,独坐对寒晖”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深深叹息。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苏泂作为宋代诗人的艺术才华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已无法确切知晓,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日夜晚,面对孤独与衰老的困境,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而写成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细节,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人生、时间、孤独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深邃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