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惜春
宋·杨万里
道游人莫惜千金,
春色渐三分过了。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独具特色。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官侍读、秘书监等,在朝廷中,他敢言直谏,屡遭贬谪,官终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译文
行路的人啊不要吝惜那千金的钱财,
春天的景色已经渐渐过去三分之二了。
下雨之前还能看见花间初露的嫩蕊,
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就再也不见那鲜花了。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
使人怀疑春色是否仍在邻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雨后春景的凋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前两句“道游人莫惜千金,春色渐三分过了”以劝诫的口吻开篇,提醒人们珍惜春光,因为春色已经悄然流逝了大半,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如雨后花谢、蜂蝶过墙,进一步渲染了春去的无奈与惋惜。
赏析
这首诗以“惜春”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深深惋惜,前两句以“道游人莫惜千金”起兴,用“千金”比喻春天的珍贵,劝诫人们要珍惜这美好的春光,后两句则通过“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的对比,以及“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的想象,将春去的无奈与惋惜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平易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面对春天的流逝,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他通过描绘雨后春景的凋零,寄托了自己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