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远人
唐·杜牧
寒雁来时音信杳,雁还归去亦无书。
离肠未语先成断,泪滴重衣暗结珠。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其诗作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艺术风格上追求“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的雄浑豪健,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译文
寒冷的季节里,大雁南飞时带来了远方的消息,但那消息却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而当大雁北归之时,依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离别之情还未说出口,心就已经碎成了千万片,泪水滴落在厚重的衣服上,悄悄地凝结成了泪珠。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收到对方消息的失落与悲伤,首句“寒雁来时音信杳”以大雁南飞象征期待中的消息,但“音信杳”却透露出失望;次句“雁还归去亦无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失望,大雁北归仍未带来任何音讯,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离别之痛难以言表,泪水默默流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赏析
这首诗以寒雁为线索,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大雁的迁徙与诗人的思念之情紧密相连,形成了鲜明的意象,诗人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离别之痛和期待落空后的失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杜牧作为晚唐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杜牧在远离家乡或亲人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因仕途不顺或战乱流离而远离家乡,杜牧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寄远人》,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