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杏黄旗歌
朝代:宋代
作者:李逵(虚构人物,为符合题目要求特设)
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
江湖豪杰齐响应,忠义堂前誓盟真。
铁骨铮铮扬正气,刀锋凛冽斩奸臣。
英雄聚义梁山泊,万古流芳传世辰。
注:由于历史上并无直接对应“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这一具体表述的古诗及确切作者,本诗及作者“李逵”均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在实际历史与文学作品中,“替天行道,救生民于水火”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的旗帜口号,而李逵为该小说中著名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李逵(虚构):在本文设定的背景下,李逵被构想为宋代一位隐居山林、心怀天下的诗人,他虽未能在正史中留下姓名,但在虚构的文学世界里,他以笔为剑,抒发对世间不公的愤慨,以及对忠义英雄的崇敬之情,此诗《杏黄旗歌》即是他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精神的一种颂扬与寄托。
译文
杏黄色的旗帜上写着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江湖上的英雄豪杰纷纷响应,在忠义堂前立下真挚的誓言,他们铁骨铮铮,弘扬正义,刀锋凛冽,斩除奸臣,英雄们聚集在梁山泊,他们的故事将万古流芳,传颂于世。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面杏黄色的旗帜及其上的口号,展现了梁山好汉们以天下为己任,替天行道,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壮志豪情,诗中“替天行道救生民”是核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正义与仁爱的追求与向往。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英雄聚义、除暴安良的壮丽画卷,诗中“铁骨铮铮扬正气,刀锋凛冽斩奸臣”两句,尤为生动有力,既展现了英雄们的英勇无畏,又表达了作者对腐败与邪恶的深恶痛绝,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是对《水浒传》中梁山精神的一种艺术再现与升华。
创作背景
在虚构的创作背景下,这首诗的诞生源于作者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精神的深刻感悟与崇敬之情,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英雄们的壮举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激发了人们对正义与自由的渴望,作者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赞美与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虽然李逵作为作者的身份是虚构的,但这首诗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却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