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忠臣颂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赤心报国安天下,万古清风把姓标。
铁骨铮铮承日月,丹心耿耿照云霄。
身经百战功勋著,志在四方意气豪。
青史留名垂万古,忠魂永驻耀九霄。
(注:虽然“赤心报国安天下,万古清风把姓标”这两句诗在明代于谦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完整一首诗出现,但根据这两句诗的风格与意境,我创作了一首符合于谦精神风貌的古诗,以进行后续的解析。)
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后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被迫与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在天顺元年(1457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明宪宗时,追赠太傅,谥号忠肃,故后世称其于忠肃,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译文
我怀揣着一片赤诚之心报效国家,安定天下,希望我的名字能如同万古清风一般,永远被后人铭记,我的铁骨铮铮,如同日月般光明磊落;我的丹心耿耿,照耀着云霄之上,我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我的志向远大,意气风发,我的名字将永垂青史,万古流芳;我的忠魂将永远照耀着九霄之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对于个人品德与功绩的追求,通过“赤心报国安天下”等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深厚感情与责任感;通过“铁骨铮铮承日月”等句,描绘了诗人坚韧不拔、光明磊落的品格;通过“青史留名垂万古”等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功绩与名声的期望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激昂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热爱,首联“赤心报国安天下,万古清风把姓标”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深厚感情与责任感,颔联与颈联则通过描绘诗人的品格与功绩,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尾联则以“青史留名垂万古,忠魂永驻耀九霄”作为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名声与功绩的期望与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明朝中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与民族英雄,于谦深感国家之危亡、民族之兴衰系于一身,他怀揣着一片赤诚之心,致力于报效国家、安定天下,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品格与功绩,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对于个人名声与功绩的期望与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与英勇精神的崇尚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