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青楼翠馆
唐·杜牧
长醉青楼眠翠馆,镇追陪越艳吴姬。
千金刻烛那知夜,万井鸣笳已报曦。
鬓向此时应渐白,心随别处自成痴。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杜牧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独树一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也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是唐代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译文
我常常在青楼翠馆中沉醉不醒,总是陪伴着越地的美女和吴地的佳人,那千金难买的烛光哪里知道夜已深沉,万井之中传来的笳声已经宣告了晨曦的到来,我的鬓发或许就在这时渐渐变白,而我的心却随着别处的人和事变得痴迷,十年来,我在扬州就像做了一场梦,最终只落得一个青楼中薄情郎的名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牧在青楼翠馆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无奈,诗中“长醉青楼眠翠馆”描绘了诗人沉迷于酒色之中的生活,“镇追陪越艳吴姬”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的特点,后两句则通过“千金刻烛”和“万井鸣笳”的对比,以及“鬓向此时应渐白”和“心随别处自成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去生活的反思。
赏析
这首诗以青楼翠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杜牧的内心世界,诗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青春不再的无奈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变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刻的内涵,又富有艺术感染力,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无奈,也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虚构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青楼文化盛行,杜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然也会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在享受这种生活的同时,他也深刻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暂,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反思,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它却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