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端拱无为
唐·白居易
端拱无为记舜尧,祝寿年年拜天表。
四海升平歌未已,九垓同庆贺今朝。
祥云缭绕宫城绕,瑞气氤氲御柳飘。
圣主垂衣明至治,群贤稽首颂陶尧。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心百姓疾苦,具有深刻的人民性,他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皇帝)效仿舜帝和尧帝,端坐朝堂,无为而治,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向天地表达敬意,四海之内都充满了和平与欢乐的歌声,整个天下都在今天共同庆祝,祥云缭绕在宫城之上,瑞气弥漫在御柳之间,圣明的君主穿着垂衣,彰显着至高的治理之道,群臣们恭敬地稽首,颂扬着陶唐氏和尧氏的圣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效仿古代圣王舜和尧的无为而治,以及国家繁荣昌盛、四海升平的景象,诗中通过描绘祝寿、祥云、瑞气等意象,表达了对皇帝圣明治理的赞美和对国家美好未来的祝愿。
赏析
这首诗以颂扬皇帝圣明治理为主题,通过描绘古代圣王的无为而治和当代国家的繁荣昌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喜庆氛围和崇高的赞美之情,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圣王治理理念的认同和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在朝廷任职期间,当时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白居易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大事、心系百姓疾苦的诗人,自然会对这种繁荣景象感到欣喜和自豪,他创作了这首诗来颂扬皇帝的圣明治理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古代圣王治理理念的认同和推崇,以及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愿。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提到了“端拱无为记舜尧”,但“端拱无为”并非特指某一首诗或词句的标题,而是对皇帝治理方式的描述,在解析这首诗时,我们将其视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颂扬皇帝圣明治理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