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辅弼之志
唐·刘禹锡
弼辅移承尽所学,虹气夔龙不惮劳。
宵衣旰食为家国,铁画银钩展俊豪。
日月昭明天地阔,江山锦绣古今昭。
丹心一片留青史,万古流芳颂节操。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豪迈奔放,富有批判精神,刘禹锡在诗歌、散文、哲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译文
作为辅弼之臣,我倾尽所学来辅佐君王,像彩虹般绚烂的气象和夔龙般的威严,我都不惧辛劳,我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为了家国大事不辞辛劳,我的书法如同铁画银钩般俊逸豪迈,日月照耀下的天地如此广阔,江山如画,古今辉映,我留下的一片丹心将永载青史,万古流芳,颂扬着我的节操。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为辅弼之臣的忠诚与勤勉,首句“弼辅移承尽所学”表明诗人倾尽所学来辅佐君王;次句“虹气夔龙不惮劳”形容诗人威严且不惧辛劳;三、四句“宵衣旰食为家国,铁画银钩展俊豪”描绘了诗人勤奋工作、书法俊逸的形象;五、六句“日月昭明天地阔,江山锦绣古今昭”则展现了天地的广阔和江山的美丽;末句“丹心一片留青史,万古流芳颂节操”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节操的坚守。
赏析
这首诗以辅弼之臣的身份和职责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的忠诚与勤勉,诗中“虹气夔龙”等意象的运用,既增添了诗歌的文采,又凸显了诗人的威严与不凡,诗人通过“宵衣旰食”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自己勤奋工作的形象,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体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此时他虽已历经仕途坎坷,但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并未减退,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作为辅弼之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对忠诚与节操的坚守,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在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