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城郭,暮云楼阁,高下一重重。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秦娥·咏桐

宋·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云楼阁。

孤舟清景何所托,灯影摇红寒水阔,寒水阔,青山城郭,高下一重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

我登临高高的楼阁,凭栏远眺,看到群山连绵,原野广袤,暮霭沉沉,笼罩在薄雾轻烟之中,这薄雾轻烟,使栖鸦归巢后,远处的楼台显得更加朦胧。

我独自漂泊在这清冷的景色中,心中无所寄托,只能看着船上的灯火在寒水中摇曳,映照着宽阔的江面,这寒冷的江水,映衬着远处的青山和城郭,层层叠叠,高高低低,连绵不绝。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登临高楼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孤独、迷茫之感,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漂泊无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词人通过“乱山平野”、“烟光薄”、“栖鸦归后”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傍晚时分的苍茫与寂静,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孤舟清景何所托,灯影摇红寒水阔”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使词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在词的结尾部分,“青山城郭,高下一重重”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更是对词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这层层叠叠的青山城郭,象征着词人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故乡之情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当时她因战乱而流落他乡,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词中的“孤舟”、“寒水”等意象,都反映了词人当时孤独、漂泊的生活状态,而“青山城郭,高下一重重”则寄托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往生活的美好回忆,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那份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