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心事,一樽浊酒,长使此心违。的释义

小编22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百年心事,一樽浊酒,长使此心违”,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以下是该词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百年心事,一樽浊酒,长使此心违。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译文

回忆起以前那个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影映照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邀明月,但是乌云盖顶,雨水打湿了纱窗。

真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满堂中只有蜡烛高烧光闪闪,照耀着我这孤单的人,那就暂且借这美酒来消愁吧,让我高歌一曲吧。

一生的心事,都在这杯浊酒中,却常常让我的心愿违背。

释义

这首词通过对比中秋前后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自我慰藉。“百年心事,一樽浊酒,长使此心违”一句,更是道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中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上片回忆往昔中秋的美好时光,下片则转向现实,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百年心事,一樽浊酒,长使此心违”一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它深刻地揭示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也表达了词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北伐而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中秋佳节之际,词人独自登上高楼,面对明月和细雨,不禁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同时也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无奈与感慨,他借酒消愁,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哀怨的词作。

《一剪梅·中秋元月》是辛弃疾晚年时期的一首佳作,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自我慰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