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江南舶棹随风至,乌纱润白苎滋滋”,这两句诗出自明代诗人文徵明的《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明 文徵明
爱此猩猩毛,如书得隐侯。
江南舶棹随风至,乌纱润白苎滋滋。
几回欲写乌丝阑,夜深怕惊神鬼知。
珍重故人相赠意,常言有如君笔时。
作者简介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译文
我喜爱这猩猩毛笔,用它书写如同得到了隐侯(指南朝文学家沈约,其书法和文学成就都很高)的妙笔,江南的船只随着风帆的到来,带来了这乌纱帽般润泽、白苎般细腻的猩猩毛笔,多少次想要用它来写乌丝阑(古代书写用的有墨线的纸),但夜深人静时又害怕惊动了神鬼,我珍重友人赠送这份礼物的情意,常说如果有像你这样好的笔时,我就会用它来书写。
释义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猩猩毛笔的珍贵和友人赠笔的深情厚谊,诗人通过描绘猩猩毛笔的来源(江南舶棹随风至)、外观(乌纱润白苎滋滋)以及自己使用时的感受(几回欲写乌丝阑,夜深怕惊神鬼知),表达了对这份礼物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猩猩毛笔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文具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爱此猩猩毛,如书得隐侯”直接点明了诗人对猩猩毛笔的喜爱之情,并将其与文学巨匠沈约相提并论,突出了其书法价值,接下来两句“江南舶棹随风至,乌纱润白苎滋滋”则通过描绘猩猩毛笔的来源和外观,进一步展现了其珍贵和美丽,后两句则通过诗人使用猩猩毛笔时的心理描写,表达了对这份礼物的珍视和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徵明为答谢友人钱穆父赠送的猩猩毛笔而作,钱穆父是文徵明的好友之一,两人常有诗文往来,猩猩毛笔在古代是一种珍贵的文具,因其质地柔软、书写流畅而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文徵明在收到钱穆父赠送的猩猩毛笔后,深感其珍贵和深情厚谊,于是写下了这首《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以表达感激之情。
就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和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