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来访箕山许由,闲时寻崧顶丹丘。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访隐者

唐·贾岛

闷来访箕山许由,闲时寻崧顶丹丘。

树色逢秋缥缈间,松声落日掩清幽。

云深路远人难见,水阔天长意自留。

欲问高踪何处是,心随明月到蓬瀛。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贾长江”,他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贾岛的诗风以清奇僻苦著称,善于推敲字句,有“推敲”的典故流传于世,他的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心中烦闷时我来拜访箕山的许由,闲暇之时又去寻找嵩山顶上的丹丘,秋天的树色在缥缈的山间若隐若现,落日下的松声掩盖了清幽的景致,云雾深邃,道路遥远,难以见到隐士的身影,水面宽阔,天空悠长,我的心意自然停留,想要询问高士的行踪在何处,我的心已随着明月飞向了蓬莱仙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贾岛在烦闷和闲暇之时,分别前往箕山拜访许由和嵩山寻找丹丘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树色、松声、云雾、水面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缥缈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仰慕。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来烘托诗人的心境和情感,首联直接点题,写出诗人访隐的缘由和目的,颔联通过描绘秋天的树色和松声,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颈联通过“云深路远”和“水阔天长”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隐士生活的神秘和超脱,尾联则通过“心随明月到蓬瀛”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高士行踪的追寻和对仙境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含蓄而深沉,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诗人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仰慕,诗中的自然景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云深路远”象征着隐士生活的神秘和超脱,“水阔天长”则象征着诗人对高士行踪的无限追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境有关,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应举不第,这使他产生了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访隐的情景,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羡慕和对高洁人格的仰慕,诗中的自然景象也反映了贾岛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的“箕山许由”和“崧顶丹丘”是虚构的地名和人物,但它们作为象征性的符号,在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