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涧底荆薪,淮南丛桂,吾意堪樵。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樵隐

唐·杜荀鹤

有涧底荆薪,淮南丛桂,吾意堪樵。

白云深处结茅庐,岁月静好任逍遥。

晨兴采樵暮归舍,晚来月下抚松涛。

不问世间纷扰事,但求山水共清高。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创作,历史上杜荀鹤并无此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以诗为业,曾隐居山林,过着清贫而自由的生活,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涧底有荆棘可做柴薪,淮南的丛桂也可砍伐,我的意愿就是做个樵夫,在白云缭绕的深处搭建起简陋的茅屋,让岁月在宁静美好中悠然流逝,任我逍遥自在,清晨起身去山中采樵,傍晚归来栖息于小屋,夜晚则在月光下轻抚松涛,享受宁静,不关心世间的纷扰杂事,只愿与山水共守清高之志。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个樵夫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涧底荆薪、淮南丛桂,象征着诗人对自然资源的简单利用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白云深处的茅庐,则象征着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隐居之所。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樵夫形象,诗人以樵夫自喻,表达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有涧底荆薪,淮南丛桂,吾意堪樵”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资源的珍视,也暗示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而“白云深处结茅庐,岁月静好任逍遥”则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结合杜荀鹤的生平背景,可以推测他可能对隐逸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可能因此对现实感到失望,转而向往山林隐逸的生活,通过创作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