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离情不奈子规啼,更那堪困人天气”为化用或意境相近之句,原词中并未直接出现此两句,但整体情感相符,以下解析基于整首词)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南归宋朝,曾任江西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等职,辛弃疾的词作情感激昂,内容丰富,多抒发爱国热情,批判投降主义,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婉约派形成鲜明对比。
译文
唱完了《阳关三叠》离歌,眼泪还未擦干,功名利禄不过是身外之物,还是多吃点吧,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又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道路坎坷,才真是令人难以行走啊!
释义
本词通过描写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感慨,上片写饯别时的情景和惜别心情,下片则抒发对人生道路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送别为题,却不仅仅局限于离别之情,而是将个人的离愁别绪与对时局的忧虑、对人生道路的感慨融为一体,展现出词人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胸怀,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既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色,又寓含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词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强调了离别虽苦,但人生之路更为艰难,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创作于辛弃疾中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多次遭到排挤和打击,仕途坎坷,此词可能是他在送别友人时,有感于自己的身世和时局的艰难,而写下的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佳作,词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深刻感慨,展现了词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