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中秋夜雨
唐·李群玉
月初圆忽被阴云,花正发频遭骤雨。
玉盘珍馐空满案,金樽美酒无人举。
独坐孤灯听夜雨,心随流水到天涯。
遥思故里人千里,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李群玉并无此确切作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湖南澧州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至唐昭宗年间,他自幼聪颖好学,工于诗文,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李群玉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月亮刚刚圆满却被阴云遮蔽,花朵正盛开却频繁遭遇骤雨,桌上摆满了珍贵的佳肴,金樽里盛满了美酒,却无人举杯共饮,我独自坐在孤灯下,听着夜雨淅沥,思绪随着流水飘向远方,遥想故乡的亲人远在千里之外,不知何时明月能照亮我归家的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月亮被云遮蔽、花朵遭雨摧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月初圆忽被阴云”与“花正发频遭骤雨”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喻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与不幸,接下来的诗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夜雨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月初圆忽被阴云”与“花正发频遭骤雨”两句,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既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又寓含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而“独坐孤灯听夜雨”一句,则更是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李群玉仕途不顺、远离故乡的时期,在那个中秋之夜,诗人独自面对圆月与夜雨,心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寓情于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