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报罢平安喏,紧卷旗幡再不摇。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收兵

宋·汪遵

三军报罢平安喏,紧卷旗幡再不摇。

从此西川无事日,教鸣金鼓醉良宵。

作者及朝代

汪遵,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安徽宣城人,他的诗作以咏史诗为主,多借古讽今,抒发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见解,汪遵的诗风清丽脱俗,意境深远,是唐代咏史诗中的佳作之一。

作者简介

汪遵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汪遵通过咏史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译文

军队报告说已经平安无事,于是紧紧卷起旗帜和幡子,再也不需要摇动了,从此以后,西川地区再也没有战事,人们可以安心地敲响金鼓,欢庆胜利,享受美好的夜晚。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在取得胜利后,收兵回营的安宁景象,首句“三军报罢平安喏”表示军队已经完成了任务,并报告平安;次句“紧卷旗幡再不摇”则形象地描绘了军队收兵时的场景,旗帜和幡子都被紧紧卷起,不再摇动,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西川地区在战争结束后,人们欢庆胜利、享受和平生活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军队收兵后的安宁景象,诗人通过“报罢平安喏”和“紧卷旗幡再不摇”两个细节,巧妙地传达了战争结束的信息,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后两句则通过“西川无事日”和“教鸣金鼓醉良宵”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和平生活的美好和欢乐,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人文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晚唐时期的政治局势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发生,人民生活困苦,诗人汪遵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他通过描绘军队收兵后的安宁景象,寄托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汪遵的《收兵》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人文情怀的佳作,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军队收兵后的安宁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